近年來,四合鄉扎實推進文化類民生工程建設,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公共文化服務,農村文化生活越發活躍,群眾贊譽聲不絕于耳,幸福指數更是不斷提高,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。
文化設施不斷健全。建成1個鄉級及6個村(社區)綜合文化服務中心,實現全覆蓋。并按要求配齊黨員、宣傳文化、科普、法律、未成年人、市民教育6大功能室,每周48小時對外開放,并依托功能室組織開展各類群眾性活動,滿足群眾娛樂、學習需求。不僅如此,四合鄉還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,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“把紅色資源利用好、把紅色傳統發揚好、把紅色基因傳承好”這一重要論斷,以紅色文化為牽引,打造紅色家風記憶館、耿村黨史展示館等紅色教育基地,銘記歷史。同時建成鄉賢文化館和家風家訓館,弘揚優秀傳統文化,在全鄉范圍內營造濃厚的文化傳承氛圍。
文化隊伍日益壯大。組建文化文藝志愿服務隊,廣募志愿者,負責群眾日常喜、樂、慶文化活動開展。依托“火獅子”“大板龍”“地花鼓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,成立文化傳承隊伍,在各類節慶活動中進行民俗展演、培訓,優秀傳統文化逐漸尋求到傳承新路徑;依托四合鄉厚重的文化底蘊,匯聚書畫大家和當地書畫愛好者,成立皖南書畫研究院;2020年,四合鄉靈山大峽谷、天堂山度假區分別申報安徽省書畫院寫生基地、培訓基地成功,并經常性開展書畫培訓、寫生活動,越來越多的文化力量匯聚四合,不斷豐富四合文化內涵,文化隊伍不斷壯大。
文化活動豐富多彩。四合鄉堅持“凝聚群眾,以文化人”,常態開展各類文化惠民活動。今年以來,結合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開展鄉村春晚、送春聯、慶中秋制燈籠等活動,群眾的參與度極高。疫情期間,充分發揮文化隊伍力量,開展“萬眾一心、阻擊疫情”主題抗疫活動,凝聚群眾戰役精氣神;此外,各類以文化弘揚和傳承的活動更是精彩紛呈,組織當地文藝愛好者、農民書法家開展“小畫家苗圃”,“七彩假期小小課堂”等文化培訓活動,提高未成年人文化認同感。據統計,2020年,我鄉共開展以“藝術迎春,文化為民”為主題的鄉村春晚專場演出3場,開展“送戲進萬村”活動6場,群眾性文化活動50余場次。
下一步,四合鄉將在引導群眾文化消費、文化習慣及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多下功夫,讓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文化帶來的精神快樂,使他們養成良好的文化習慣和健康的文化追求,最終讓老百姓體驗到文化帶來的幸福生活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