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綠水逶迤去,青山相對開”。近年來,廣德市柏墊鎮堅持生態筑底、綠色發展、共建共享為引領,以河長制工作為主線,全力打造安全流暢、水清景美、生態健康、人文彰顯、管護高效的美麗河湖風景線,探索出一道“生態+文化”的治水新公式,讓美麗城鎮越來越有看點、越來越有內涵。
防治關口前移,認真下好先手棋
美麗河湖建設不僅扮美了生活環境,更是擦亮了生態底色。近年來,柏墊鎮以重點水利工程、河長制示范點建設為載體,通過農村水系聯通、污水處理、河湖庫塘清淤、美麗鄉村建設等綜合整治項目,確保全鎮水質得到提升,水環境得到保障。2019年12月,柏墊鎮總投資約930萬元的污水處理項目正式投入使用,建成了日均處理污水300噸的一體化污水處理終端2座,鋪設管道總長約6.5公里,檢查井約1000座。截至目前,柏墊鎮新、老集鎮的污水告別了“跑冒滴漏”,完成了“截污納管”,全面實現了農村污水不入河,水體清潔不渾濁的目標。
“持續改善水環境已經連續幾年被列入政府民生實事工程,經過幾年的建設,河道兩岸的居民有著最為直觀的感受,家門口的河水變清了,環境變好了,昔日撲鼻的臭味更是沒有了。”柏墊鎮水利站站長薛飛介紹到。在市水利部門的牽頭下,該鎮緊緊圍繞“山水田園美麗柏墊”的定位,加快打造高品質美麗河湖的新格局正在不斷完善中。
一河一品一景,精心打造新地標
柏墊鎮位于汭河、糧長河的上游,水環境復雜,河湖治理壓力大,但多樣的環境也造就了其各具特點的山水風光和人文底蘊。柏墊鎮堅持“一河一品一景”,加強規劃設計,展示文化特色,實現了由“清”到“美”質的提升。先后結合汭河集鎮防洪、花鼓河水系連通、糧長河張復段水保等項目,設計建設了汭河公園、鳳橋社區花鼓河河長制示范點、月克沖河長制示范點、姚村河示范點等。與此同時,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休閑、親水、納涼等需要,加快建設了岸邊徒步綠道、景觀亭、吊橋等親水節點及休閑設施,區域內的公共配套、環境質量等方面也有了顯著提升,使美麗河湖建設跟人們的生活需要有機串聯起來,不斷增添秀色,達到人水和諧。
“現在的汭河真是舊貌換新顏,這里新建的黨建公園,讓我們一大早就能邊逛公園邊學習,一路見證黨的波瀾壯闊的發展史,了解到本地豐富的歷史文化,讓人精神倍感振奮。”深秋清晨的汭河公園空氣清新、景色宜人,前來鍛煉的柏墊社區居民楊宗科正忙著用手機拍下短視頻,記錄這美好時刻。近年來,柏墊鎮充分挖掘當地“紅色、綠色、古色”的文化內涵,依托公園原有的空間、綠地、道路,通過精心打造節點,綜合運用雕塑造型、景觀小品等形式將本地黨建元素、人文歷史、民俗文化進行精彩呈現,通過“寓教于景,寓教于樂”的方式,使這里成為有新思想可學、有歷史可看、有故事可聽、有先進人物可比的學習平臺,為廣大黨員群眾提供喜聞樂見的開放式黨建新陣地和紅色新地標。
聯防聯控聯動,同心構筑共治圈
全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一等獎、全省第一支“河小青”志愿服務隊伍、國家水利部多次實地考察調研……多項工作和成績的背后不難看出柏墊鎮河長制工作從“有名有實”走向“有力有為”的可喜變化。隨著屬地管理、黨政同責、一崗雙責、“一河一策”等一項項河長制工作制度的出臺,全鎮在水污染防治、巡河護河、執法監督等方面逐漸形成了共建共治共管機制,切實解決了河道管護責任不清、信息共享不夠、聯合行動不力等突出問題。
“每周我都會來糧長河巡河,這里的糧長門水庫今年5月剛剛蓄水,水面十分干凈、環境非常優美,作為村級河長我要帶動周邊群眾一起管河護河。”該鎮糧長村的村級河長陳先清堅定表示。據悉,該鎮各級河長作用日益凸顯,不斷形成疊加效應,常態參與監督水污染防治、水環境治理、水資源保護等。
近年來,柏墊鎮全面壓實壓緊鎮、村兩級河長責任體系,形成黨委領導、水利牽頭、部門協同、一級抓一級、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。切實增強巡河護河意識,進一步提升治水管水能力水平。共設立河長61名,實現了河湖長體系全覆蓋。同時,還以河湖健康評估和“一河(湖)一策”為抓手,因地制宜,對癥下藥,統籌推進河湖長制主要任務落實,巡查發現、推動解決了大批問題。截至目前,全鎮各級河湖長累計巡河3600多次,解決涉河湖問題37個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