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承紅色基因,加強黨建引領,近年來,東亭鄉用自身努力為其“添紅”增彩,點亮群眾的幸福路。
用“實”字為鄉村發展增“紅”。東亭鄉以“黨建+”的方式與鄉村發展深入融合,開辟“黨建+”四大模塊。以“產業興旺”帶動“村民致富”,以“生態宜居”促進“村民滿意”,以“鄉風文明”提升“村民幸福”。打造頭雁隊伍,注入高質量發展的“活泉”。以“組工課堂”和“書記上講堂”為抓手,鍛造黨務工作者的功夫本領。正所謂“打鐵還需自身硬”,通過每個季度的各級黨組織集體學習和常態化地落實“三會一課”、組織生活會、談心談話、民主評議黨員等基本制度,發揚講政治、重公道、業務精、作風好的組工干部品格。以更高的標準、更大的力度、更實的舉措抓黨建促鄉村振興,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、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中展現新擔當展示新作為。
用“活”字為黨史學習教育添“紅”。在黨的百年華誕之際,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在社會蔚然成風之時,以“黨史學習教育”為契機,深入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。東亭鄉各級黨組織主動擔當作為,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,用好集中學、個人學、研討學等形式,創新學習方式,激活黨史學習的“一池春水”。將黨史課堂搬到戶外,創新“三言兩語”講黨史的形式,在寓教于樂中使黨史深入人心。同時充分發揮好歌唱紅歌,黨史知識競賽,觀看紅色電影等系列做法,激發黨員干部的責任感和歸屬感,讓更多黨員干部主動擔當作為,用孺子牛、拓荒牛和老黃牛的“三牛精神”破解鄉村發展中的難題,切實把組織優勢轉化為鄉村治理的效能。
用“心”字為初心使命抹“紅”。黨員干部應善于把群眾事當做自己的事,切身體會,多措并舉推動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落地落實,精準發力解決群眾“急難愁盼”,確保辦實事,實事辦,實辦事,增強群眾的信任感、獲得感、幸福感,真正回答好“為了誰、依靠誰、我是誰”的問題。東亭鄉財政所在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的活動中,發放“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資金入戶調查表”,加強惠農補貼發放各部門間的聯系,強化信息共享,暢通惠農補貼資金查詢信息,為受益群眾提供“一站式”更加便利的信息查詢,打通財政服務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全鄉共計發放入戶調查表200余份。人民群眾利益無小事,一枝一葉總關情。無論是二代社保卡的發放、自然村莊的整治,還是走訪留守兒童,為他們圓夢“微心愿”等,都在著力提升服務群民的便捷度,筑牢民生的幸福網。不忘初心、不棄微小,正是因為這些小切口,才能夠更加真實地測出群眾獲得感,溫暖群眾的心,為守初心、擔使命增添一縷“紅”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