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收網咯,忙了一年,終于等到這個時候了,你看這魚多肥啊。”這天一大早,正值寒冬,薄霧籠罩,走進誓節鎮東沖村,波光粼粼的水面上,漁民張友紅正在和幾個漁民一起把早已布好的漁網慢慢向岸邊收攏,水中的魚兒不時翻騰躍起撞向漁網,漁民臉上洋溢著的是收獲的喜悅,現場一派熱鬧繁忙的景象。
“現在正是捕魚的時候,我們主要養的是青魚,還有一些黑魚、鯽魚等其他的魚種。一開始青魚的魚苗都有六七斤,長到十五斤左右上市。”漁民張友紅說,他們從2009年的時候回村開始干起了水產養殖業,當時只有三四戶的村民一起承包了100畝的水塘。由于沒有什么經驗,前三年的時候一直是虧損的狀態。
2012年的時候,隨著水產養殖業市場逐漸轉好,又加上自己摸索出了一些路子,魚塘才開始有了一些盈利。同村的村民看到后,也紛紛跟著張友紅一起進行水產養殖。“我們村的這些漁民以前在浙江就是給魚塘老板打工的,那時候老板的魚都是由上海那邊的直接過來收購,于是,他們就聯系到上海那邊的水產收購商,將自己養殖好的魚直接賣給他們,這直接解決了他們銷售上的問題。”這一年以后,進行水產養殖的村民增加到十五戶左右,村里的水產養殖業直接增長到400畝左右。
“我們現在都是各養各的,暫時還沒有品牌,但是如果村民們有什么不懂的問我們,我們都會跟他們講,大家共同致富。”看著肥美的青魚正被打撈出來,張友紅高興地說,逢年過節,他經常和村里的漁民一起在魚塘里抓點魚,帶幾袋米去看望同村的困難戶,給予他們一些物質上的幫助和慰問。
截至目前,東沖村共有魚塘500畝左右,每畝1000斤左右的魚苗可以養出5000斤左右供市場售賣的魚,每畝魚塘的收益在2萬塊錢左右,這不僅大大提高了村民們的經濟收入來源,還增加了就業崗位,帶動本村村民就業約有60人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